临海市综合执法局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提振和扩大消费工作部署要求,聚焦古城文脉传承与城市经济融合发展,落地落实省厅“五条要求”,创新实施商业外摆规范管理改革。通过制度创新、数字赋能、柔性监管等组合拳,打造外摆经济“府城模式”,助推府城景区品牌传播力(MBI指数)跃居全国第三、浙江第一。 一、变“随意放”为“规范摆”,共建商业外摆管理体系 一是统一标准,明确规范要求。联合执法、公安、市监、属地街道等单位成立商业外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通过现场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实地了解商户需求,并结合省、台州市城市环境卫生和市容管理等法律法规,制定《商业外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经营空间、经营范围、外摆设施等方面统一标准,做到外摆规范化、一体化。 二是建立机制,倒逼规范运营。推行管理公约制度,制定《外摆规范经营导则》并试行10分制考核,定期开展外摆“综合查一次”检查,落实首违不罚、轻微不罚原则,针对“小微”问题即查即改,对违规商户屡禁不改且分数扣完的直接取消外摆资格,推动沿街商户规范有序经营。 三是强化指导,凝聚规范共识。组织市场监管、公安交警等部门开展外摆培训会,向商户普及市容市貌类法律法规和外摆规范要求,为外摆有效开展夯实基础。截至目前,共召开外摆协调会、政策培训会30余次,培训人数达千余人次,餐饮商户全部培训到位,外摆经营规范知晓率达100%。建立“一业一册”合规告知平台,梳理负面清单、典型案例、法条法规等经营须知事项,为2000余家商户提供“菜单式”指导。 二、变“单线管”为“协同治”,共治和合有序营商环境 一是优化流程,提升管理质效。联合市监、水电气等推出“一站式”审批服务,专人负责对接协调外摆审批,将7项审批事项改为备案管理。推行“预约上门”“即接即办”,实行“一店一档”“一店一策”特色化专属服务,为合规商户建立外摆经营主体档案,提供一对一上门指导服务。仅人民路街区,提供外摆设计、门头设置、垃圾分类等联合服务427次,95.3%事项当日解决。 二是严格执法,守护安全防线。联合公安、应急、消防等执法力量,围绕噪音、违停、消防、食品安全等对外摆核心路段商户开展全时段巡查巡逻,搭建起执法全覆盖、监管无盲区、管理零缝隙的管控体系,坚持民生导向和规范执法相统一,在守住安全底线中释放城市活力。开放外摆以来,开展联合执法100余次,发现整改各类安全隐患371处。 三是政群联动,凝聚多方力量。依托“点靓府城”城市管理问题有奖举报平台,发动游客、住户和市民参与监管,积极举报商业外摆违法行为,补齐日常监管盲点,形成社会共治合力。截至目前,在线接收群众“直达”意见159件,已处理路灯破损、路面不平、乱堆物等问题150个,整改率达94%。 三、变“点位守”为“立体绣”,共享千年府城品质生活 一是精心策划,打造“网红街区”。聚焦“夜经济”破圈效应,深度融合既有元素、生活理念,通过路口小品指引、天幕伸缩棚、外摆公示牌等营造外摆氛围;增设“好食来临”打卡点和立体绿化花箱,对沿街道树进行亮化彩化装扮,改造升级“栗子小屋”、设置插花摊位,打造独具特色“夜经济”网红街,吸引游客打卡留驻。自实施以来,新增特色外摆商户168家,人民路日均客流量增长超3倍。 二是多元营销,打造“流量入口”。开展“夜经济”市井肌理的活化实验,邀请浙江日报、台州日报等媒体发布美食线路,线上开展“府城精绣 城事和合”摄影大赛,制造热点话题,提升群众认可度、参与度,形成线上线下多层次、广角度宣传效应,变流量为“留”量。人民路商业外摆在省、台州市级媒体发布报道10余篇,获浙江日报、台州日报专版刊发。 三是数字赋能,打造“双感服务”。升级智慧管理提升治理效能,建起无人机空中执法队,增设易涝监测点、节能感应灯、AI预警摄像头等设施,实现风险研判、自动预警、快速处置,提升“物感能力”;将外摆路段商户纳入“城市治理平台”,快速获取商户最新信息及态势,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提升“人感水平”。人民路、曹家路等街区,通过“智能监控+远程喊话”即时纠正违规行为月均51次,核实各类举报问题258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