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章 浩文/摄
“周阿姨,我都分好了,不用麻烦你再分的。”早上8点,何女士来到小区分类房,把三袋垃圾分别投进了对应分类桶。
绿树掩映下的灰色房子,是路桥峰江街道枫尚华庭小区的垃圾分类房。每天早晚,督导员周菊芳都会守候在小房子内,严格检查业主们的“分类成果”,“现在大部分居民都能分得比较好,不用再像以前一样一点点教了。”
督导别人先做好自律
枫尚华庭小区内共有8幢楼300多户业主。“小区规模不大,所以整个小区只有一个垃圾分类房。”小区物业经理贾放霞说。
走进小区垃圾房,当下闷热的天气里,却闻不到什么味道,用周菊芳自己的话说,要保持房间里连一只苍蝇也没有。要达到这个效果,她总结为“勤快”和“认真”四个字。
“每天冲洗分类桶两三次,天气热了,清洗次数还要增加,整个分类房每3天打扫一次,干干净净,大家扔垃圾时就不会觉得脏。”她说。
周菊芳之前做过家政保洁工作,对垃圾分类有一定了解。去年,上一任督导员离职后,听说物业在招聘,本就是该小区业主的她接下了督导员的工作。
为了让自己更深刻、全面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意义,周菊芳不仅接受了物业培训,还上网去找视频学习相关知识。同时,她也学以致用,从家里人开始带动,主动向他们科普分类知识和督导工作。
“分类这事做起来并不难,习惯了就行。”她说,后来开展督导工作忙不过来时,老伴也会来帮忙,他们已经成了督导工作的老搭档。
让更多居民掌握分类小诀窍
每天早晨6点,周菊芳和老伴总会准时到达分类房,检查各袋垃圾的同时,也帮着大家一起分类。
“一开始很多人都说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分类。”周菊芳说,她就教给大家一些简便的方法,每天买菜拿回来的塑料袋,可以在厨房、客厅、洗手间各放一个,吃剩的易腐垃圾都扔在一个袋子,其他生活垃圾扔另一个,出门的时候把几个袋子一起带出来就行。
她说,小区里年轻人对分类比较积极,教一下马上就能照着做,最快的一周不到就适应了。
那些分得特别认真仔细的居民,周菊芳差不多都认识,大概有四五十位业主。
有个大学生基本每天都是一袋厨余垃圾,一袋卫生间垃圾,一袋其他垃圾,清清楚楚。还有位年轻妈妈,家里全家都参与分类,每次拿出来的分类垃圾一看就分得很标准。
按照居民们的分类习惯,周菊芳还对她管理的分类桶进行了细化。“除了厨余垃圾分类桶、可回收分类桶、其他生活垃圾分类桶外,分类房内有一个桶专门装玻璃瓶、塑料瓶,一个桶专门装卫生间垃圾,还有一个桶专门放不要的衣服。”她说,现在大部分业主都能按照她设置的细分规则,自觉地把垃圾投放进对应桶里,分类准确率大幅提升。
“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再仔细筛选一遍,比如大的骨头、贝壳最好不要放在厨余垃圾里,还有些人会把纸巾混在厨余垃圾里,也要挑出来。”周菊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