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三大革命”

视力保护色:
黄岩区推动垃圾分类成为社区低碳生活新时尚
发布日期: 2023-12-01 08:47 信息来源: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黄岩区聚焦社区服务场景,融合社区治理资源,探索出了一条群众参与度高、可持续发展的垃圾分类模式,有效提升社区垃圾分类管理水平。截至2023年9月,该区社区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达95%、易腐垃圾投递准确率达80%以上,在上半年全省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暗访检查中位列全省第三。县前社区作为典型承办台州市垃圾分类示范社区创建现场会。

一、“小切口”书写“大文章”,激发社区治理大提升

一是融通基层治理。将垃圾分类融入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构建“区—街道(党委)—社区(党组织)—物业(个人)”四级责任体系,细分网格单元,建立集中投放点专人监管制度。目前,已下沉网格管理员48人、党建督导员34人,实现所有社区的全覆盖。

二是构建联动体系。由社区党组织引领,发动75个业委会集中发布《告全体业主垃圾分类书》,广泛动员居民参与;物业落实主体责任,专兼并用,开展桶边督导;党员干部积极响应,下沉参与;第三方公司系统运维,整体提升,实现垃圾分类从单兵作战到联合共赢。

三是激发自治效能。制定自治公约,不定期举行研讨会、洽谈会,征询居民、楼组长和党员代表意见,因地制宜完善“撤桶并点”方案。目前共开展了“垃圾分类研讨会”40余次,共优化27个小区投放时间,并调整选址点位6个,相关矛盾纠纷化解率和处置及时率均达100%。

二、多点位驱动全链条,增强模式转型牵引力

一是深化源头减量在机关食堂、中心菜市场、主要乡镇街道等餐饮、农产品交易集中区设置易腐垃圾就地处置设备全年可自行运处1.8万吨,产生有机肥料36吨,从源头减少了固废量,大大减轻后端环卫收运量实现易腐垃圾“不出门”

二是催化两网融合。大范围投运可回收物专用回收设备,实时将投放的可回收物转化成积分。搭建再生资源回收积分交易系统,“十足”等连锁商超跨界合作,实现积分超市商品的等额兑换。自运营以来,累计兑换积分160余万,回收再生资源105吨,同比增长28%

三是具化督查作用。运用奖惩机制,加强投放点监督检查,纠正不规范引导和投放行为,及时记录和反馈垃圾分类情况,对优良点位予以倾斜,给予奖补资金,反之约谈整改。2023年1-9月,共开展各类巡查检查30余次,整改问题500余个,各类不规范行为发生率同比下降26.7%。

三、“新科技”点亮“新场景推进垃圾分类新时尚

一是分类投放“智能化”科学布设37组自动称重、自动积分智能回收设备,试点引入具备自动破袋、换桶功能的智能垃圾屋,在县前社区西街北小区率先引进“无人化”智慧站房,具备人脸识别、智能督导、远程控制等多项功能,以科技引领分类习惯升级。

二是资源回收“掌上点”。打破线下回收的单一模式,推出“掌尚垃分”小程序,居民足不出户就可预约上门回收。目前,该平台已覆盖主城区,实现20分钟内上门,已累计预约2500多起,极大便利大型废旧家具的回收。

三是体系运转“云监管”。搭建垃圾分类智慧监管平台,联动智慧城管巡查平台,动态监测前端设备运行、车辆行驶GPS、日垃圾产量和后端处置情况,实现数据全面归集、过程全时监管,精准助力科学研判。目前,该模式已涵盖所有党政机关和学校、100个居住小区87辆分类运输车。

四、“志愿红”组合“生态绿,擦亮拉风文明底色

一是培育宣教队伍。出台督导员星级评定及讲师等级认定制度文件,明确理论、实操、情理法结合程度等重要指标,加强基层“拉风”宣教队伍培育,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垃圾分类理念。共颁发督导员合格证229份,评选各级讲师20人。

二是丰富传播形式依托垃圾分类体验馆,打造“拉风俱乐部”,以不同年龄段受众为导向,采用声电、多媒体、情景体验等途径,开展垃圾分类沉浸式体验。目前已接待学生、老年协会、外地考察团等超5万人次,有效承载多层次、多群体科普和实践需要。

三是打造拉风名片。利用小区边角地、住宅楼一楼架空层等闲置空间,打造“星级拉风吧”和“拉风驿站”,注重活动持久性延续性,每季度开展社区“八进”、“变废为宝”、有害垃圾“红换绿”等活动。今年以来,共开展各类活动651余场,回收可回收物378吨、有害垃圾4.34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