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队伍建设 > 学习园地

视力保护色:
温岭市综合执法局主动作为努力开拓建筑垃圾管理处置工作新局面
发布日期: 2023-10-09 10:09 信息来源: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浏览次数: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温岭市建筑垃圾产量持续保持高位运行。全市仅建筑渣土年产量即达350余万方,居台州前列,管理和处置难题随之凸显。对此,温岭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在“规范、创新、保障”三方面狠下功夫,促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落地,实现建筑垃圾处置全环节闭环智治。截至7月底,该市规范处置工程渣土161万方,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基本实现工程渣土“产销”平衡。浙江省监管平台电子转移联单数量居台州首位。具体做法:

一、坚持系统性谋划,在行业规范上下功夫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今年3月成立温岭市建筑渣土处置领域专项治理工作专班,出台专项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工作计划,建立完善市级统筹、跟踪督导、定期会商的工作机制,推动信息数据共享、处置环节共管、治理任务共担。相继召开全市工程渣土处置领域专项治理部署会、推进会,进一步拧紧相关单位“责任链”,全力构建属地负责、产销平衡、处置规范、监管闭环、整体智治的工程渣土综合治理体系。截至目前,已召开市级层面会商及推进会7次。

二是出台配套制度。率先出台《温岭市建筑(装潢)垃圾分类处置工作方案》,构建全市三级建筑(装潢)垃圾分拣网络,实现建筑(装潢)垃圾分类收集、资源化利用;率先制定《温岭市“建筑垃圾减量、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整治行动”实施方案》,规范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审批流程;率先编制《建筑垃圾处置专项规划》,将建筑垃圾消纳场、资源化利用设施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

三是狠抓审批管理。制定建筑垃圾处置备案制度,将处置核准纳入施工许可审批“一张清单”,确保“凡出土、必核准”,申报处置核准率保持100%。压实建设单位首要责任,督促优化施工方案、处置方案,优选绿化回填等分类措施,实现有效减量、量减可见。充分落实运输作业信用考核制度,全面规范运输企业正规化运行。截至目前,全市已办理建筑垃圾处置证73份。

二、坚持全流程监管,在创新管理上下功夫

一是变分散为集中,提高执法震慑力。借势借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充分发挥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优势,在体制机制上变各部门单打独斗为多部门联合执法,全面加强工程渣土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的日常巡查和执法监管。目前已组织执法巡查121次,排摸在建项目200处、运输车辆900辆、消纳场所2处、资源化利用项目2个,入企普法宣传64家。

二是变单一为联合,提高违规打击力。制定《建筑垃圾执法指引》《建筑垃圾管理和联合执法工作制度》,在制度上明确建筑垃圾执法规范,有效整合各部门执法力量,进一步提高执法能力和执法效率,对建筑垃圾高频率问题即跨区域违规处置现象开展严厉打击。深入开展社会黑恶势力(村梗地霸)强行承包、强迫交易、阻碍施工等违法行为整治,并做好“行刑衔接”。今年以来,已开展工程渣土处置领域联合执法28次,立案查处建筑垃圾相关案件65件,罚处金额110余万元。

三是变人治为智治,提高系统管控力。推广运用省建筑垃圾综合监管服务系统“工程固废在线”场景,全面实行“电子联单”式管理,打造智慧监管系统闭环管理。目前,该平台已注册温岭清运企业38家、施工单位79家、处置企业2家,绑定在建项目84个,运输车辆626辆,驾驶员信息627人次。全市已创建“电子联单”46000余条,解决企业账号注册、系统登录、信息维护等问题20余个。同时,率先试点运行外来工程车辆“一键报警”系统,实现渣土车辆运输轨迹实时跟踪。

三、坚持多维度推进,在处置保障上下功夫

一是“旧土培新”,挖潜现有消纳资源。以各镇(街道)、开发区为主体,整合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等部门资源,全面梳理、全域统筹土地整治、土地质量提升、覆绿改造、农田复耕、建设用地填土、施工回填等项目,制定《温岭市建筑垃圾处置专项规划》,实现消纳场所扩容增量、工程渣土“自产自消”。目前,有序落实投用大型工程渣土综合利用场地2处,投用至今已消纳工程渣土307万。

二是“育种蹲苗”,扶持资源利用项目。加大绿色建材推广应用力度,鼓励交旅、城发等国有平台加强研发工程渣土在制砖、综合用土、道路垫层等领域的再生利用。目前,已建设运行工程渣土资源化利用企业2家,设计每年可资源化处置工程渣土50余万方;采用淤泥固化技术,实施市政道路道路垫层资源化利用项目,累计利用渣土8万方;积极谋划推进大溪镇固体废物资源回收再生利用项目、城东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滨海新伍线东段工程渣土(泥浆)固化填筑路基等综合利用项目,目前进入准备阶段,预计10月左右试运行。

三是“见贤思齐”,对标先进寻求突破。组织发改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等相关单位赴宁波、绍兴、温州等地,对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的建设、工艺、运行管理等情况开展全面调研,汲取建筑渣土资源化利用相关的产品研发、生产经营、推广应用等先进经验,同时积极招引优秀企业落户温岭。目前已有2家工程渣土资源化利用企业有意向在我市落地,设计年处置渣土达300万方。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