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视角
【台州日报】台州“大综合一体化”赋能基层治理
  • 日期: 2022- 07- 08 11: 11
  • 来源: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 浏览次数:
  • 字体:[ ]

本报记者谷尚辉 本报通讯员王 婷

长潭库区是台州人民的“大水缸”,针对库区存在多头执法、力量不足等突出问题,黄岩区集成采石采砂、危化品监管、水质监测等重点监管事项,构建“监管执法事件模型库”推进多跨场景应用,打造水源库区“一支队伍管执法”。

自实施以来,已形成1分钟响应、3分钟出门、15分钟到场的快速处置圈,群众信访件下降62%。去年12月以来,长潭水库水质连续6个月稳定为I类水。

长潭库区“一支队伍管执法”的背后,是我市“大综合一体化”改革的缩影。

浙江是全国唯一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国家试点。去年以来,台州市持续优化机构设置、整合执法力量、数字赋能体制、健全配套机制,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双组长的改革领导小组,成立改革专班和指导办,打出一连串高效治理组合拳,加快打造改革硬核成果。

赋权基层,让镇街“看得见,管得着”

在黄岩区北洋镇,镇综合行政执法队2500平方米的新办公楼已经启用,整合“1+8”支执法队伍和司法所共计55名正式队员进驻集中办公。

北洋镇综合行政执法队是台州第一批挂牌成立的乡镇执法队伍,目前,全面承接16个领域537项行政执法职能。

乡镇有了执法,许多之前“看得见,管不了”的事就变得“看得见,管得着”。

在温岭,“小赋权”模式得到更为充分地发挥。

在符合省市要求的高频多发、易发现易处置、专业要求适宜的赋权前提下,该市充分考虑乡镇(街道)承接力,让基层属地管理权与执法权相匹配,构建综合行政执法属地管理的闭环,稳步推进赋权赋能。

从今年1月1日起,温岭市人民政府将91项涉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建设、水利、农业农村、应急管理、消防救援等7个管理领域的全部或部分行政处罚权及与之相关的行政检查权、行政强制权,调整由新河、松门等11个镇人民政府行使,以自身名义行使,实行综合行政执法。

全面梳理执法事项清单是改革的第一步。目前,台州已梳理完成综合执法、专业执法、乡镇(街道)赋权事项、高频执法事项、“零发生”事项等7张清单,全市执法目录总清单5340项,检查事项清单4311项,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监管执法职责。

“一支队伍管执法”,提升“一件事”执行效能

在路桥区蓬街镇,一支由环境、综合、应急、城建执法等33人组成的综合行政执法队,从今年3月1日开始,正式行使26个领域673项行政执法职能。

在蓬街镇副镇长泮鹏看来,“大综合一体化”改革,就是希望通过“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的方式,逐步消除政府职能分工过细的弊端,让部门执法形成一个整体,提升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执行能效,从而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零跑腿。

“进一次门、查多件事、全面体检”的新模式,正在扭转行政执法“九龙治水”困局,有效破解企业、商家面临多部门频繁上门检查的窘境。

与此同时,“证据共享应用”的推广应用也在打通部门证据信息壁垒。今年5月中旬,一起涉嫌河道非法采砂的执法案件在临海市水利局水政监察大队办公室完成了证据电子化移交过程。仅用时10多分钟,水利和综合执法两个部门的执法人员就完成了从证据移送到接收的全过程。

台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高献算了一笔账:全程通过电子流转送达,办案时长从平均15天缩短至5天,按照我市年均办案8.5万件测算,预计可节约办公经费1700多万元。

他表示,通过打通检查环节和处罚环节的证据互认共享通道,贯通法院非诉执行、行政诉讼等系统,实现案件在线移交和证据共享,破解了执法部门之间、执法部门与司法机关之间的电子证据互认和移送的难题。

今年以来,该应用已在台州市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和乡镇(街道)综合执法队推广,全市113.8万条处罚办案数据纳入数字化管理范围,采用新技术办理行政处罚案件3638起,收集、共享电子化证据2.3万余件,证据电子化率达73.2%。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