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温岭市认真贯彻我省关于高水平推进生活垃圾治理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属地管理职责,积极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完善执法保障,探索形成部门抓工作部署和问题破解、镇街抓统筹协调和组织推动、执法机构抓执法跟进和业务指导“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推进模式。2019年至2020年连续两年获评省生活垃圾分类优秀县市区,编写出版了全省首套幼儿园垃圾分类教程,2020年垃圾分类考核居台州市第一。其主要做法有: 一、抓基础、建体系,变“粗放推进”为“精准施策” 一是加强责任落实,完善推进机制。出台《温岭市生活垃圾分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主城区居住小区垃圾分类百日攻坚方案》等,将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纳入各镇(街道)、相关责任部门的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对标省市工作要求,通过统筹协调,督导推进,定期会商等方式,及时破解工作难题。修订市、镇(街道)、社区(村居)三级考核细则,结合奖补资金激励机制,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牵引作用,共同推进主体责任落实。截至目前,该市累计财政投入2.96亿元,其中奖补资金达2223万元。 二是建立联动体系,达成目标共识。按照三色地图法,对全市镇(街道)、成员单位制定任务清单,根据完成进度用红黄蓝三种颜色进行分类标记,实行销号管理。推进下沉式服务,积极发挥基层站所桥梁纽带作用,配合镇街完善机构组建和服务管理。推动社区形成基层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志愿者“五位一体”的联动运作体系;依托“网格化管理”“街路长制”,通过召开民主恳谈会、月度评价、发布红黑榜等方式,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全面打通基层垃圾分类管理神经末梢。截至目前,共召开民主恳谈会98次,发布红黑榜183次,实现垃圾分类管理工作覆盖率达100%。 二、优机制、强创新,变“点上盆景”为“面上风景” 一是优化执法手段,加强智慧监管。督促物业企业协助做好垃圾分类案件取证和上报工作。强化定期联合巡查,根据情节轻重程度分别向执法对象下达垃圾分类温馨提示、限期整改通知书、处罚决定书等,倒逼实现行业监管、区域自治。绘制垃圾分类执法办案流程图,加强规范执法。依托智慧城管平台作用,运用科技手段配合执法跟进,加大对生活垃圾分类案件的取证、查处工作力度和曝光力度。今年以来,办理相关案件1085件,利用智慧城管平台查处垃圾分类案件164件,办案量居台州市第一,其中生活垃圾未分类投放、物业服务企业未履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等案件均系台州首罚。 二是强化科技赋能,搭建服务桥梁。根据数字化、一体化要求,统筹政府、企业各类信息系统,实施生活垃圾全生命周期监管,逐步形成生活垃圾治理“一张网”。密切配合前端分类成果,全面提升市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项目一期厌氧发酵处置能力,日均处理量达150吨,确保易腐垃圾日产日清。严把中端运输关,科学规划,由点及面逐步铺建易腐垃圾收运线路,全市示范创建点位、政府机关、医院、学校、大中型餐饮店已全部纳入专线收运处置范围。易腐垃圾收运纳入实时计量监管、云调度,实现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置全过程动态监管。 三、重引导、造氛围,变“要我分类”为“我要分类” 一是强化系统推进、守牢宣传阵地。发挥部门、机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实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等单位强制分类全覆盖;发挥医疗、教育、文旅、商超、农贸市场等行业特性,举办垃圾分类主题书画展、剪纸手工艺展、创意美术展等46次,实现各行业垃圾分类工作并驾齐驱的良好态势。以“撤桶并点、定时定点”为抓手,通过镇(街道)统筹推进,发挥基层社区、村居、群团组织等志愿服务力量,共同推进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和“桶边督导”。截至目前,已有131个小区完成“撤桶并点、定时定点”集中投放点建设和分类收运,设点完成率达80.4%,入户宣传率达100%。 二是树立典型标杆,抓好精品创建。以分类示范创建为契机,加强行业示范引领和复制推广。结合“志愿者+阵地”“微信+”等模式,逐步使垃圾分类商圈自治管理成为新常态。打造垃圾分类村居自治示范样本,建立“驻村干部联系、两委主干主抓、党员妇女督导、保洁宣传引导、群众自觉参与”的“五级监管”模式,实现村域内定时、定点收集清运。如芝岙村,推行该模式以来,分类准确率达90%以上。目前,该市已建成示范片区2个,省级高标准示范小区18个,今年创建的22个省高标小区已有18个达到初验收标准。
|